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当全国都处于高温的炙烤中时,又到了云南最舒服的雨季,也是云南旅游的旺季。哪怕对云南完全不了解的人,说到云南美食也是“过桥米线”张嘴就来,但你若随便问一个云南人,他可能一年到头吃不了两次过桥米线。网上关于“哪里的米粉最好吃”的讨论不少,很少能看到云南人站出来争辩,一方面是云南人普遍性格低调,另一方面你要在云南说吃米粉,别人会以为你要吃大米磨成的粉。
但不争并不意味着不配有姓名,云南美食众多但比较小众,部分食物外地人根本吃不惯,米线当属其中接受度最高的。正如云南民族众多、文化多元,每个地区的米线从形态到“帽子”(即米线的浇头)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如果到了云南,别只知道吃过桥米线,照着这份云南米线图鉴去吃,我保证不坑。
米线是主流,饵丝为特色
云南米线有粗的、细的和干浆、酸浆之分,粗细好理解,酸浆米线工艺相对复杂,口感爽滑有筋骨,带一点点米浆发酵的酸,煮熟后那点酸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干浆米线不酸但口感干涩,不过易于保存、方便携带。
烤饵块蘸酱
在云南米线是主流,饵丝更有特色。“饵”字听起来很唬人,其实就是种米制品。将大米舂黏后压实成坨,吃的时候用刀切成片,或切成有棱角的细丝,相比起米线更耐嚼、顶饱。
北宋后,大批流民来到云南并在此定居,孕育出了从属于北方语系的云南官话,还有北方人把面食做出各种花样,云南人则把食材换为大米。除了米线和饵丝,宽如面片的米食叫“卷粉”,像炊饼一样的米饼叫“饵块”,颜色微微泛红的“红米线”,用哈尼红米制成,是红河州特产,别的地方难吃到。
昆明小锅米线和豆花米线
昆明作为省会,汇集了全省美食,但对于老昆明来说,出门在外最难以割舍的是家乡的小锅米线和豆花米线。小锅米线煮的时候一人一锅,口味更私人定制,酱油、酸菜、韭菜等调料加或不加要提前说,而一块煮到半融化的臭豆腐,是只有当地人才懂的吃法。昆明的臭豆腐是白色的,更像不完全发酵的腐乳,臭得很温柔,且鲜味绵长。
豆花米线的区别是汤汁比小锅米线少,肉末下覆盖着一层豆花和辣椒油,拌匀了混着米线一起吃,再来碗豆面汤圆就完美了。两种米线在昆明人心中都是难以取舍的存在。
蒙自过桥米线和文山汆肉米线
如果一定要在云南吃过桥米线也不是不可,蒙自就是过桥米线的老家,把食材用高汤汆烫熟的吃法,流行于滇东南的红河州和文山州,文山吃的是汆肉米线,此外建水的草芽米线也应该有姓名。
汤底要用悉心熬煮的高汤自不必说,再配炸猪皮(当地称为“叶子”)、酥肉、小*牛肉、鹌鹑蛋、豆皮、木耳、草芽、菊花等一种或几种,吃过一次足以回味很久,让人念念不忘的就是那口鲜。
玉溪凉米线和德宏过手米线
北方人夏天习惯吃凉面,云南人也吃,但相比起来还是凉米线和凉卷粉更有市场。凉米线是玉溪的有名,醋和油辣椒的比例要刚刚好,吃起来酸辣可口。玉溪凉米线的点睛之笔在于米线上卧着一片*色的豌豆凉粉,粉糯的口感加浓浓的豆香,跟米线相得益彰,出了玉溪就没有豌豆凉粉拌米线的吃法了。
如果说“凉”在滇中只是夏日特供,那么对于滇西南的德宏州来说,则是刚需。德宏州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冬无严寒。过手米线的蘸料制作起来颇为讲究,炙烤后的猪肉剁碎,加大蒜、花生碎、稀豆粉、芫荽等调料,最后一定要淋酸杨梅或米汤发酵的“酸水”才有灵*。
吃的时候拿一小把米线置于手心,放上蘸料后直接送入口。这种方式注定了米线必须是凉的,很多人不能接受,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食品卫生要求的提高,往往都是戴着一次性手套吃。
以上只是地域特色鲜明又主流的米线吃法,至于杂酱米线、焖肉米线、排骨米线、辣子鸡米线、三鲜米线则哪里都有;另外昆明肠旺米线、玉溪鳝鱼米线、会泽羊肉米线也有点特色,但味道较重不算大众;而到过大理和腾冲的人,会发现这两地很少吃米线,饵丝才是这里的主角;此外曲靖蒸饵丝非常有名,所以曲靖人也吃饵丝比较多。还有更小众的吃法,就等着你到云南亲自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