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专治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8663.html5年前,看准了发展旅游的机遇,民宿业主朱光模将位于西秀区旧州古镇西街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取名“归来客栈”,年国庆期间正式开业,迎接八方游客。
“归来客栈”客房
如今,每到旅游旺季,朱光模都特别忙碌,“发展旅游这条路走对了,现在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有自然风光,还有屯堡文化、民族特色,外地游客都说我们旧州古镇是一个‘活’的古镇。”朱光模说,如今,民宿随处可见,旺季几乎全部爆满。
不仅民宿火爆,旧州古镇特色饮食也备受好评。在“旧州小锅茶坊”,老板严维雯一边沏茶,一边介绍道,小锅茶顾名思义就是小锅炒制茶叶,制茶师傅特意选用小锅翻炒,精工细活出好茶,口感醇厚,非常适合游客游玩过后细细品一杯。
“旧州小锅茶坊”
家住西秀区大西桥镇的严维雯出身制茶世家,祖辈、父辈炒了一辈子茶叶,她也是闻着茶香长大的。年从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在老师的推荐和介绍下,怀揣着发扬光大小锅茶文化的梦想,来到旧州古镇开了这家小锅茶坊。
短短2年多时间,凭借严维雯精湛的制茶技艺,“旧州小锅茶坊”成为古镇上一道茶香四溢的亮丽风景线,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收入3万多元。
“旧州小锅茶坊”老板严维雯展示茶艺
在旧州,像朱光模和严维雯这样依托古镇游火爆实现生意蒸蒸日上的店主还有很多。多年来,旧州古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旅游产业兴起,瞄准时机,不少当地居民和外地人纷纷利用旧州古镇景区临街门面,开设起各式各样的小店。现在,漫步古镇青石板路上,一栋栋挂着各式招牌的明清风格特色民居映入眼帘。
古镇还是那个古镇,只不过外来游客比本地居民还多;房子还是那些房子,只不过因游客涌入而陆续开起特色民宿;美食还是那些美食,只不过大小餐饮店已达多家,旧州八大碗享誉四方……旧州古镇正吸引更多游客到来,也吸引更多产业项目落地。
家门口的风光没有变,可在旧州人的眼里,旧州古镇的新意却越来越浓。
旧州古镇街边明清风格建筑
旧州古镇坐落于美丽的邢江河畔,有着多年的建镇史,始建于年,元朝时是“安顺州”州府所在地,明成化年间,州府迁往安顺城,曾经的旧址被称呼为“旧州”,旧州由此而得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旧州古镇逐渐声名鹊起,但名气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人气和财气,旧州镇依然是一个以种植、养殖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乡镇,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
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年开始,西秀区以推进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打造旧州特色小镇,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镇在山中、山在绿中、山环水绕、人行景中”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理念,先后完成了土司衙门、古民居、古街道、古驿道等修复修缮工作,古镇迎来新生。
年10月13日,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公布,包括旧州镇在内,贵州省5个特色小镇入选。由此,旧州古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翻开新的一页。
旧州古镇逐渐复活并迸发出新活力,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重点发展特色旅游,深入推进“多旅融合”,古镇旅游热效应辐射周边地区。引进山里江南旅游项目和邢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旅游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创新性地将屯堡文化、民族文化和蜡染、陶艺、油纸伞制作等地方产业相融合,“文创产业”成为旧州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以山药、茶叶、粮油、鱼腥草、小茨菇、特色果蔬等绿色农产品,以邓幺妹辣子鸡、旧州小茨菇等为代表的旧州特色农副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
旧州古镇。吴忠贤摄
如今,旧州古镇大力推动乡村旅游融入文化元素,擦亮旅游金名片,助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相融合,百年古镇正日渐焕发新颜。
“要向乡村旅游发展有新看点、富民产业有新起色、宜居乡村有新提升、群众生活有大变化的新目标,再加一把劲儿。”西秀区旧州镇镇长赵金桥肯定地说,旧州古镇是中国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是全国第一批建制镇示范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小镇,被誉为“梦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未来通过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特色小镇的打造升级,争取早日实现“全国一流,世界知名”不可复制特色小镇的战略目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向淳姜雨熙
一审向淳胡玉山二审杨小友袁国彬
三审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