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子鸡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枣庄人这些吃大席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1#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41.html

“吃大席”是枣庄地区的一种方言,在当地参加新人结婚举办的宴席称为“喝喜酒”,也叫“吃大席”。以前农村地区生活比较贫困,也就再村里人办喜事的时候吃上一顿这丰盛的酒菜,这酒菜甚至比过年吃的还要好。

在过去娘家送嫁妆的不算客,男方会简单的安排个酒菜,开个喜钱。现在则不同了,女方送嫁的在主家都是贵客,也就是枣庄方言中的“大客”。“吃大席”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陪“大客”,男方红总要竭尽全力安排,在枣庄男客和女客是分开做的。男客的主陪要选村里比较有威望的人,副陪要选酒量好的人,三陪要选眼力劲好的人,保证大客聊得开心、喝的尽兴;女客一般选新郎的大娘、婶子辈的人来陪。

当然招待大客也不能薄待了新娘子,喜娘一大早就起来盘头,一路辛苦,自然也要在新娘的房间安排一桌喜宴,陪新娘子的人大多是新娘的嫂子、未出嫁的姑娘,跟随新娘的伴娘多是新娘在娘家的好姐妹,自然安排在新房坐。

传统的农村喜宴中,新娘的娘家人吃好后招呼上拜,上拜完开的喜宴叫“头堂子席”,过去传统酒席一般是“八果四肴十大碗”,八果为五色果四肴为两荤两素冷盘,现在酒席八果四肴基本变,“八果”也称看碟,让大家吃着瓜果聊天等菜的。后面的正式菜各家经济实力不同,菜品自然不一样,但是一个大件“鸡”,一个大件“鱼”,个“大件“肘子”,还有最后一道辣子鸡是不能少的。

喝喜酒自然前不能少了烟酒,由最初的每桌两盒到四盒,到每桌上一条,以至于现在除每人一盒外,还要先上的四盒散吸的。酒的标准一般是堂口是每桌两瓶,大客屋里则是管够。烟酒的标准枣庄各地的经济水平不一样,自然也就不同,一般喜酒场消费的烟酒钱和饭菜钱是相当的。

如果喝喜酒的人多,没那么多客屋,在自己家里摆不开,就借用邻居家摆,也可以在院子里搭喜棚当客屋,屋里摆上桌椅,有几张桌子称几桌的“堂口”,如摆十张桌子,称十桌的堂口。喜宴是一“堂子”一“堂子”地开,坐第一场酒席叫“头堂子”。酒席一般要两个多小时。第三堂子一般赶在晚上整席开酒席,一般2-3桌,由红总指挥调度,新郎或者新郎的兄弟端大盘,表示对家族里帮忙的感谢。

过去农村在家办场,桌椅板凳都是借用邻居家的,桌子都是八仙桌,一桌只能坐八个人,现在有专门干桌椅租赁的,用的是酒店那种可转的大圆桌,一桌十个人,果碟凉菜上齐,就可以开席饮酒。过去,上的第一个热菜是鸡,先放在桌沿边,由新郎的父亲前来客屋作揖施礼,把上的第一道菜端放在桌中间,这也叫“整席”,滕州及山亭北部叫稳菜。然后再做一个揖,说几句“喜酒,慢慢喝”之类的客套话。现在这个程序还有,不过只是象征性地打招呼。

待酒桌上的菜上齐后,新郎新娘在红总引领下,向每个桌前向客人敬酒,红总向新娘介绍客人,应该怎么称呼,新娘新郎给客人倒酒并双手端酒敬上,每桌先敬主宾副主宾,以此类推。当然有时一桌也会安排一个人代表了。

有些地方还时兴新媳妇敬酒点烟,主要是体现“闹媳妇”“吵喜”的气氛。新娘每个桌要到,每位客人先端一盅酒再点一支烟,烟必须是自己箱里带来的,双手递给客人,用火点着,有的客人为了考验新娘的技巧和耐性,甚至刁难新娘,故意用鼻孔或嘴角吹灭火,以期让新娘多点几次,有的把新娘惹急了,点火烧他的鼻子胡子,闹这些笑话的主要是年轻人。

现在农村好多人都搬到城里去住了,农村喜宴也没了以前的热闹劲,现在大家也都图省事方便,农村也好多人都在酒店里办喜宴了,自然一些习俗也从简了。

个人认知有限,一些习俗描述有错或者已经发生变化的,希望大家不吝指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