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子鸡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赊鸡的叫卖声小鸡了liao号,赊小 [复制链接]

1#

对于饲养小鸡,各位亲大都并不陌生,有的是自己曾经养过,有的也曾看到别人养过。当听到拉着长长声音的“小鸡了(liao)号,赊小——鸡嘞”和紧跟着的一句便是“赊鸡买鸡、卫生大花鸡”的吆喝声,想必各位一下子被这曾经洪亮而又抑扬顿挫的声音,拉回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

那个年代的农村,几乎是家家养鸡、年年养鸡,但一年到头能吃上个鸡蛋或者说是鸡肉,在那个时候也算是较为奢侈的了,因为那时的农村较为贫寒,鸡下的蛋和较大一点的鸡一般大都是拿到集市上去卖,以便换个零钱贴补家用,听长辈们说,那时的鸡蛋才只有几分钱一个,但现在掉在地上的一毛钱或者是一块钱,想必各位都懒得看了吧。

在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总有一些做小买卖的人,大都是骑着大金鹿或者永久牌自行车走村串户赊卖小鸡的,一般是用好几层圆形的扁笼子存放小鸡,放置在车后座的货架子上,有人赊买的时候,把小鸡放在用编织的大约四十公分宽、几米长不等的“圈席”内(圈席不用时一般卷好后,挂在车把或合适的位置上),方便于圈着小鸡供人们挑选。

赊买小鸡的大都是农村妇女,有经验的通常把小鸡拿在手里,尔后再轻轻地攥一下,一方面是看看小鸡健不健康,另一方面就是分辨出公鸡和母鸡来。而没有经验的就只有让赊小鸡的给挑选了,这时候多是要再三进行叮嘱:“要多少只小鸡,公的、母的各多少。公鸡多了不给钱,死得多了也不给你钱啊”,赊小鸡的一般是满口答应的。

挑选好后,放到地上让小鸡跑一跑,等待挑够了数,妇女们一边用衣襟把小鸡兜着,一边给赊小鸡的报上自家男人的名字和小鸡的数目,然后赊小鸡的用铅笔在卷边的小演草本上一一记下,妇女们因大都不识字,也从来不看他写的什么,更不用签字画押,便高高兴兴地兜着小鸡回家了。一般来说,赊卖小鸡的大都在当年的中秋左右或来年的春天,来村里对照自己小账本上的名字挨家挨户收钱。

这里所说的“赊买”,意思就是,买小鸡的时候,有的是当场付钱,但大多数的是先赊着不给现钱,等到秋后或者来年春天的时候,再专门向赊买的人家收要小鸡的钱。每当卖小鸡的人来的时候,由于个别赊小鸡的家里没有人或者说没有现钱,所以一趟两趟的来回跑着要小鸡钱也是较为正常的事情。于是,在农村总有人调侃,像那些卖小鸡的一样“要钱要得那么急”,往往会说“你看看你跟要鸡账似的”。

不过,在农村养小鸡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鸡成长的日子里,要面对不少的挑战,不是被猫、狗咬死,就是被黄鼠狼拉走,即便是没有这些,也阻挡不住一场鸡瘟,养一窝鸡,有的人家最后能剩个三、五只也就不错了,若等到中秋节再想解解馋奢侈一下,小公鸡也就成了下酒的美味佳肴了(往往是把嬔蛋的母鸡留下)。于是,也就成全了我们这边当地的一道名吃——“枣庄辣子鸡”。

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都讲究一份坦诚和一份守信,当收要小鸡钱的时候,对当时再三叮嘱的话“公鸡多了不给钱,死得多了也不给你钱啊”,大家也都一笑了之,爽快地把钱给赊小鸡的,很少有赖账的,体现了当时的那种诚实守信、淳朴善良的民风。

各位亲,您说说看,在现在看来是不是仍值得去继承和发扬呢?

(本文配图,除倒数第二张外均来源于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